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内容

张晓刚:高标准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来源: | 日期:2023-7-10 9:57:03 | 访问:次 | 字号:

张晓刚,现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经参与国家第七、第八和第九个五年计划、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中新材料的科技攻关,并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其工作成果对中国及世界标准化和钢铁材料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当选世界钢铁协会主席,成为该协会成立近50年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主席,2013年当选有世界技术联合国之称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亦是ISO成立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主席。他还是迄今为止唯一担任过这两大国际组织最高领导的人。

2014年获得国际钢铁行业唯一国际奖项——“世界钢铁远见奖”。2015年获得了由时任印度总统亲自颁发的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名誉工学博士证书。他曾从中国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目前致力推广和普及标准化工作。

记者:张主席您好!得知您在今年3月30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标准化大会上,获得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终身成就奖,这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的最高奖项,本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后的首次评选,您是此次评选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向您表示祝贺!请问您是如何与标准化工作结缘的?

张晓刚:我是一名成长于新中国钢铁行业的央企老兵,在鞍钢,从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20多年的科研工作经历,为我后来从事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出国潮,当时我通过了托福和GRE考试,买好了机票,租好了房子,准备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后。出发在即,鞍钢的两位领导找我谈心,希望我留下来,继续报效国家,就这样我留下来了。

1998年,我时任鞍钢科技部部长。一天,突然接到冶金部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考试。当时,在ISO一个三级专业委员会SC17任主席的中国人,因个人原因辞任,要在国内选拔继任者。这次考试对个人资历、技术水平、管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还专门考了英语,我之前为留学准备了几年的英语这次派上了用场。看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没错,否则即便机会降临,你也把握不住。从那时起,我在ISO-SC17委员会主席一职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我担任了鞍钢一把手,工作实在太忙,分身乏术,无法经常去国外履职,就辞任了。

2012年,我作为中国候选人参加了ISO主席的竞选,并通过了164个成员体代表的表决,全票当选,成为ISO候任主席,从2014年至2018年,在ISO主席任上工作了4年(包括候任一年)。在我之前和之后,每一位ISO主席的工作年限都是两年,我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在任3年的ISO主席。

说到与标准化工作的缘分,还有一个非常巧合的事儿——我的生日和国际标准化日还是同一天。当然,这纯粹是巧合。

记者:标准到底是什么?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张晓刚:可以这么说——标准,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到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全都离不开标准。没有标准,这个世界就是无序的、混乱的,是标准让我们这个世界能够有序地运行。标准是人类实现最佳秩序的技术规则。标准就是一个文件,供我们大家共同使用、重复使用的文件。公元前221年,秦国正是运用了标准化思维,

统一了语言,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规则,最终统一了6国,这就是标准实际应用的生动案例。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我们在饭店就餐时,卫生质量由国家强制性标准控制;出行安全顺畅,则有赖于统一的交通标志;每个人在买衣服、鞋子时有相对应的尺码;各种电器也必须通过专业认证,才能安全使用。复杂而严密的标准体系已成为大家确认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尺度”,为我们构建起现代生产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标准会越来越高。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是功能标准,行业标准是底线标准,达不到行业标准的产品是不能生产和销售的。7年前,中国政府就开始推动中国标准双轨制运行,出现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作为市场标准,这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更高标准,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要想把普通品牌打造成名牌,产品的标准必须站在标准的“金字塔”尖上。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保证。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事物本无所谓曲直,唯标准化使然。标准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大家都能听得懂的共同语言。就像ISO战略愿景所言:标准让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美好!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在担任世界标准化组织(ISO)主席期间,致力于推动国际标准化发展,开创性地与其他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带领ISO为世界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您主要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有哪些收获?

张晓刚:标准化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并为之付出的集体项目,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从候任到在任,一共4年,其间我的中心工作就是完善ISO治理,提升ISO影响力,推动ISO与其他国际组织和ISO成员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主持了第38、39、40届ISO全球大会。其中,2016年组织的第39届ISO全球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大会共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代表参会,并首次邀请了14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参会。大会发布《北京宣言》,让ISO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达成了国际共识。2017年5月,我主持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的6个平行论坛中的第一个平行论坛。以开放、合作、积极的态度来推动ISO成员和组织的共同发展,不断推动ISO标准为世界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最为高兴的是,在我任ISO主席期间及之后,中国国际标准创新能力和申请数量大幅提升,中国在2015—2020年成为全球领导创制国际标准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对我个人而言,就是通过亲身参与、亲眼目睹、亲自见证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化这个舞台,从只能在台下当观众,到走上舞台参与合唱甚至可以领唱的这一历史过程。ISO在1947年创立时,中国就是25个创始国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几乎没有话语权。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我们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也成为游戏规则的制订者之一,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同时也充分说明我们的实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我个人的标准化意识和思维也在逐步建立,标准化意识就是规则意识,标准化思维就是法治思维。同时,我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世界钢铁协会主席的经历让从科研角度看标准上升到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标准;世界标准化组织主席的经历让我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标准上升到从全球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标准。

记者: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您认为我国标准化工作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行业?

张晓刚:在ISO诞生之时,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产品都有了国际标准。ISO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在世界上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已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重要规则,被誉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ISO成立以来,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断控制和争夺国际标准化制高点,力图主导和参与重要的国际标准制订。这样既可在国际贸易上掌握话语权,也能将标准与专利技术捆绑,保持竞争优势。

我国国际标准化事业走过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第一阶段叫不参与阶段。1981年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主导过一项国际标准。直到1981年,中国主持了第1项机械工程方面的国际标准。1990年,我们又主持了第2项国际标准。所以我们把第二个阶段说成是进步缓慢阶段。随着中国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从2000年到2015年,中国主持的国际标准数量增长很快,超过了800项。在过去30年,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最近一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都提出了“高标准”,把标准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6年,当ISO全球大会在中国召开的时候,身在G20峰会上的习近平主席还专门为大会发来贺电。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要积极地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我国要进行高质量发展转型,就一定要从过度追求速度和数量的这种增长方式,而转向注重质量;我们到了一定要解决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解决中国制造技术含量中低端问题的阶段;我们到了一定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候了。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质量绝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更重要的它是指企业发展的质量、行业发展的质量、经济发展的质量、政府发展的质量、国家发展的质量。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话,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我个人认为,我国的标准化做得最好的行业是通信业,在5G这个新领域,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实现了弯道超车和变道超车。华为的5G专利数量和国际标准制定数量都位列世界第一。另外,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展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如今,高铁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盟标准和日本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在数字电视领域,中国数字电视标准成为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标准后,已被全球14个国家采用,覆盖全球近20亿人口,带动了中国多个数字电视品牌走向世界。2020年3月,首个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北斗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进一步激发了全球相关设备制造商投入北斗导航的设备设计和生产。可以这么说,在核电、5G、高铁等高技术领域,以及丝绸、中医药等传统优势领域,中国标准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记者:您目前致力于持续推广标准化工作,个人出资成立了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您现在的工作重心和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么?

张晓刚:目前,我主要还在学习与研究标准化的相关知识,希望能成为标准化工作方面的一个学者。对我而言,现在是再次出发。

2020年,我成立了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宗旨是奖励全球范围内为标准化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提高改善中国国际标准化能力。基金会致力于搭建交流、学习、互助、协同的国际友谊桥梁,积极参与全球现代化治理问题研究,最终成为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的非营利机构。目前各领域专家都加入到推进国际标准化的公益事业当中,形成了顶级、强大、全面的专家资源库。国际资源库由美、英、德、法、日等国家标准机构负责人、IS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组织领导人和国际顶尖的企业家组成;国内资源库由院士、国务院参事、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

2020年2月19日,ISO在日内瓦第111次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由我发起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青年学者奖”。这是ISO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个人发起并成立,面向全球范围征集评选的高级别奖项。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作为ISO主席时工作的肯定,也是中国在国际标准舞台上迈进的一大步,中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2020年,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安迪亚·佩尔萨德·马哈拉吉成为首位获奖者。今年我们将评出第二届的获奖者,希望以此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标准化工作,让标准化工作后继有人,基业长青。

记者:您曾表示,未来若干年是中国标准化工作历史上最好的机遇期,为什么?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并存的,在您看来,中国标准化工作将面临哪些挑战?应该如何应对?

张晓刚: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而标准是质量的技术基础,抓质量必须先抓标准,所以未来若干年一定是中国标准化工作最好的机遇期。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将标准作为核心战略,争先恐后要成为标准的主持者,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可谓是得标准者得天下。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该如何通过标准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怎样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标准,如何助力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强国的转变?对我们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还有企业家要加强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产品的高质量,要认识到高质量与高标准的关系;其次,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随着我们实力的提升,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参与更多的新技术、新领域标准的制定。要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做标准的主导者,用标准化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再次,各行业和各企业还要提升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意识和相关的能力。

记者:石油石化行业未来的标准化之路该如何走?亟须解决哪些关键问题?如何用标准化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

张晓刚: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是优秀的传统行业,为中国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那些在长期的实践中被证明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体系应通过标准化手段总结提炼,贡献给全世界,带头走好中国标准的国际化之路。

近些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包括石油石化央企在内的很多央企,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需要特别注意一点,最近几年在高新技术领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即先有标准,再有产品,然后是产业化,这就是标准先行。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先有产品,再有标准,然后是产业化的商业模式。在目前和未来,石油石化企业应抓住历史机遇期,充分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机会,不断创新、持续突破,在新的技术领域实现弯道或变道超车,占据新的技术制高点,掌握新的标准话语权。

企业领导人要真正地重视标准化工作,把国际标准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之一,把经济发展战略与标准化战略更好地有机融合;关注新的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带头做好标准化工作,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标准化工作部门,配备标准化专业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分,提到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是“制度型开放”一词首次出现在大会报告中,其中就专门提到了标准。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要有高质量必须先有高标准。标准化是全球技术治理的基础,而人是标准化的基础。我们的企业要真正在世界崛起,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基础的基础。目前,在国际标准化制定当中,有话语权的人的数字,也就是注册专家数,中国只有10000人,而人口总数远远少于我们的德国,却有3万人,这就是我们的差距,这就是我们追赶的目标。希望石油石化企业能培养出更多的既懂标准,又懂专业,还懂外语的复合型国际标准化人才,这也是我们中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的未来和希望。

另外,ISO早在2013年就制定了碳足迹标准。碳足迹标准是把我们所有的产品在它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当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用标识形式告知消费者。ISO制定碳足迹标准有两个目的,第一,用这个标识来告诉人类主动地选择使用低碳产品和低碳生活。现在欧洲已经开始使用碳足迹标识,我相信推广到全世界为时也不会太远。第二,碳足迹标准有可能成为收取碳税的依据。在这里,我想提醒石油石化各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碳足迹标准。我个人认为,2025年前后,欧盟会开始收取碳税。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的产品碳足迹过高,未来你将会被加收20%额外关税。这需要引起石油石化企业的重视,特别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否则未来可能会陷入被动局面。

近些年,中国企业愈发强势地走向世界舞台,“标准”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产业发展。过去我们更多的是解决从一到十的问题,从小到大的问题。而今天,我们最优秀的企业亟待破题的是要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是从无到有的问题。因此,龙头企业一定要做原始技术创新。这才是真正的挑战。这正是如今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的大企业,包括石油石化行业的央企,正在经历高质量发展转型。不管是10年还是20年后,我们应当如何评价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成功与否?不应是唯GDP论,也不应以世界500强数量衡量。那个时候的标志应该是中国能不能通过高质量发展转型培育出来一批能站在产业链顶端的世界一流企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未来中国的高标准一定能成为中国制造在世界崛起的强大后盾!高标准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记者:赵丹梅  供图:徐珊珊)



  •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2024年—版权所有
  • Email:397438663@qq.com.cn | 管理员QQ:397438663 | 最佳分辨率:1920px * 1080px 以上 | 推荐使用IE8以上和Chrome版本浏览器
  • 京ICP备0505077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764 | 门户地址